作者:耿璐(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特約記者)

當食品業技術日新月異,食品的來源卻越發不純,隨著混搭、調配方式多元化,我們吃進的食物已經可能不是原來的樣貌。2013年10月,台灣的食用油造假事件從「大統長基食品」的百分百特級橄欖油是以「純度低於50%的調和橄欖油」銷售開始延燒,繼而爆出多家廠商造假,甚至台灣製油產業長久以來混油不標示的積習。作為所有料理都會使用上的油品,一出問題馬上讓大眾無所適從,在此先簡單整理油安問題,也為消費者未來選購食用油時提供參考方針,但是民眾最期待的應當是政府拿出方針、廠商拿出誠信。

耿璐整理

四大罪狀之一:偷摻棉籽油

此次油安事件第一個讓民眾恐慌的驚人事實是:店家、中下游廠商、許多民眾食用的大統長基油品,摻有聽說對人體有害但非常低價的「棉籽油」,因此爆紅的棉籽油身世真相到底如何?

消費者食品安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食品安全事件接連發生,政府的檢驗結果被說成給業者背書,自主管理的觀念則被視為推卸責任。檢驗專家認為,只有幾個項目的檢驗不能看出所有問題,源頭管理才是辦法,但台灣稽查的技巧還有發展空間;而自主管理是正確方向,但政府也要負起提供專業知識的責任,不是放任業者自己面對。

食品藥物管理署之前檢驗強冠等油品樣本,因為合乎標準給了綠燈,引發社會廣大不滿,認為政府罔顧民眾健康,也讓業者容易在法庭上脫罪。FSI 暐凱國際檢驗科技何中平博士表示,其實就檢驗單位的角度來看,他會建議不要驗,因為檢驗項目只有幾項,並不能代表真實的情況,就像是檢查了血糖並不能證明心臟是否健康。

他表示有害人體的物質實在太多項,從源頭管理才是辦法,雖然源頭管理可能會有業者就是要偷渡作弊的問題,但在稽查的過程中,有許多技巧若能掌握到,各項資料相互勾稽,就能看出端倪。簡單舉例而言,從原料到成品,量只會少不會多,如果是後者就等於是有問題。

他指出歐美國家就是用這種做法進行源頭管理,台灣雖然也是朝此方向在做,但是還有很多可以發展的空間,決策的官員也要與時俱進,接受新的觀念做法可以更有效率。有了更有效的稽查方法,加上全台食用油相關業者了不起一百家,食用油的安全問題可以改善。

現在政府強調業者自主管理,但社會對於業者卻缺乏信心。何中平指出,自主管理是正確的方向,然而其實大家都忽略了一件事,就是政府是有義務告訴業者相關的專業知識,而非讓業者自己想辦法。心懷不軌的業者只是少數,他估計一半以上的業者其實都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情形,或者說,早年開業的時候可以,但不知道現在又不行了,結果因此一下子就收到一張三百萬元的罰單。他認為主管機關在修法時除了強調業者自主管理,也要像歐美國家一樣規範政府要盡的責任。

消費者食品安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資料來源:
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\健康九九網站

作者: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秀傳紀念醫院彰化院區營養科代主任陳燕華

 

以下介紹由政府單位認證的合格標誌各式食品標章,提供消費大眾參考。 

消費者食品安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食品安全小叮嚀-食品標示篇

 

 

 

 

消費者食品安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